前阵子有个客户急吼吼找上门,张口就要预约"抽血查亲子"。问清楚才知道,他媳妇儿刚生完二胎,结果发现孩子血型跟夫妻俩都对不上。这大哥急得嘴角起泡,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,大半夜躲在车里给我打电话:"果老师,我要是现在去医院抽血,媳妇儿肯定要起疑心啊!"
这话让我想起去年经手的案子。有个单亲妈妈带着5岁女儿来鉴定,小姑娘看见采血针就哭得撕心裂肺。最后我们改用口腔拭子,孩子含着棉签棒跟吃棒棒糖似的,全程乐呵呵就完成了采样。检测结果出来那天,那位妈妈红着眼眶跟我说:"早知能这么简单,孩子就不用遭罪了。"
现在做隐私鉴定早就不用死磕血液样本了。上个月实验室统计数据显示,使用非血液样本的比例已经占到68%,特别是90后委托人更偏爱这种"无痛操作"。我经手的案例里,有人寄来孩子换牙期掉的乳牙,有人偷偷剪了老公的脚指甲,甚至有位大姐把老公嚼过的口香糖用锡纸包着送检,结果照样能出准确报告。
要说最绝的样本,还得数去年那个"烟头案"。委托人是个酒吧驻唱,怀疑常来捧场的客人是孩子生父。她趁对方喝醉,捡了他抽剩的烟头送来。我们愣是从烟嘴上的唾液斑里提取出完整DNA,结果还真匹配上了。这事后来被圈内人戏称为"一支烟引发的亲子鉴定"。
不过要提醒各位,不同样本的采集有讲究。比如头发必须连根拔起带毛囊,指甲要剪够5片以上,牙刷得用超过1个月的。上个月就有位大哥,拿着家里猫梳子上的人头发来检测,结果发现采的根本是猫毛,白花了三千多检测费。
现在正规机构基本都支持多种样本混检。比如父亲提供烟头,孩子用口腔拭子,这种组合检测准确率照样99.99%以上。上周刚出的案例,委托人把孩子的奶嘴和父亲的剃须刀一起寄来,两样东西各自提取的DNA比对,三天就出了结果。
其实隐私鉴定最该注意的反倒是防掉包。去年曝光的某机构丑闻,就是业务员偷换样本伪造报告。建议各位选择有独立实验室的机构,最好能全程录像采样过程。我这边现在都要求委托人采样时手持当天报纸拍照,既保证样本新鲜度,又能防止中途调包。
有问题请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