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做亲子鉴定这行快十年,遇到的样本能装满一整个冰柜。上周有个大哥拿着半截烟头来找我,烟嘴上还沾着口香糖,说是在孩子幼儿园垃圾桶捡的。您猜怎么着?最后比对结果出来,烟头上的DNA和孩子的还真对不上。
常规样本里最省事的是口腔拭子。去年夏天有个单亲妈妈带着三岁女儿来,小姑娘看见棉签就哭,我们换了草莓味消毒液,哄着她在腮帮子里轻轻转三十下。这种无创采集五分钟搞定,准确率和血液样本一样高达99.99%。
特殊样本里指甲最让人头疼。去年接了个案子,委托人寄来十个脚趾甲,打开快递那味儿差点把我熏晕过去。指甲必须剪到贴近肉根,每人至少要收集六片,还得确保没有真菌感染。有个客户把剪下来的指甲放在餐巾纸上,结果沾了油渍全废了。
头发样本要特别注意毛囊。上个月有个高中生偷偷拔了父亲五根白头发,送到我们这儿发现全是断发。最后只能让他重新收集,教他用放大镜检查发根有没有小白点。现在年轻人流行接发,前阵子真遇着个送来的头发是化纤假发,闹了大笑话。
血痕样本保存最关键。去年冬天有对夫妻从东北寄来带血纱布,结果快递延误一周,送到时血渍都霉变了。我们现在都提醒客户把血样阴干后放牛皮纸袋,千万别用塑料袋捂着。有次客户用创可贴采血,胶布上的抑菌剂把DNA全破坏了。
特殊样本收费通常贵三成。像那位用口香糖做检测的客户,最后多付了八百块加急费。烟头、牙刷这类载体需要特殊处理,实验室得先用酶解液泡六个小时。最夸张的是有个客户送来吃剩的苹果核,说上面有孩子牙印,结果还真提取到了足够DNA。
样本污染是鉴定大忌。去年有个离婚官司,男方把父子俩的牙刷并排插在杯子里,刷毛都缠在一起了。还有个案例更离谱,母亲把孩子的奶嘴和疑似生父的剃须刀包在同张纸巾里,交叉污染导致结果作废。我们现在都强调不同样本要分装,用记号笔标注清楚。
血样、口腔细胞、带毛囊头发是三大常规样本,特殊样本虽能检测但存在风险。采集时注意避免污染,保存时保持干燥,邮寄前做好标记。那些看似奇葩的样本背后,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。下次见到垃圾桶里的烟头,说不定就是某个真相的钥匙。
有问题请留言